前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(Bill Dudley)在周三的鲍威文章中提到,如果美联储于下周降息,决策及这一决策在某种程度上是否存基于一个关键假设:当前的货币政策处于限制性状态,正在抑制经济增长。误判但这一观点可能潜藏风险。前美他的联储看法如下。
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主张,高管美联储应专注于实现中性货币政策。呼吁他认为,调整劳动力市场面临衰退风险(近期就业增长的市场疲软反映了这一点),而这一风险抵消了因进口关税上升带来的预期通胀压力。因此,鲍威我预计美联储将在下周的决策及会议上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25个基点,因为包括鲍威尔在内的否存官员认为当前略高于4.0%的利率已经超过了“既不刺激也不抑制增长”的中性水平。
然而,误判事实是否如此?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与这一观点形成对立。亚特兰大联储的“GDP Now”模型预测,第三季度GDP实际增速将达到3.8%,高于9月初的3.0%预测。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(FOMC)9月发布的经济预测中,2025年、2026年和2027年的中位增速预期也有所上调。
鲍威尔常提到,FOMC通过观察利率的实际表现来评估中性利率(r*)水平。这些实际表现显示,FOMC对r*3.0%的中位预估可能偏低。
确实,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不直接塑造经济增长,而是通过影响整体金融环境来发挥作用——在过去一年中,金融环境已显著宽松。股市上涨、债券收益率下降、美元贬值:高盛的一项指数显示,当前的金融环境处于2022年4月以来的最宽松状态;而美联储编制的指数也表明,截至8月,当前金融环境对未来一年的实际GDP增速将带来近1个百分点的提升。
在我看来,当前金融环境的宽松程度已远超合理范围——这既不符合美联储的目标,也超出了“市场预期进一步降息”所应引发的宽松程度。例如,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潮推动了“七大科技巨头”的股价上涨,其市值占比从2022年底的约1/5飙升至当前的约1/3;而美元贬值则与关税战及部分国家调整其美元资产持有量有关,而非单纯的利率预期变化。
这些变化加剧了通胀风险。鲍威尔曾表示,可以忽略关税上涨对物价的影响,因为这是一种一次性事件,而非持续性的上涨。然而,这一观点的成立依赖于长期通胀预期的稳定——而这又取决于市场对美联储实现2%通胀目标的信心。
考虑到通胀几乎肯定将连续第五年超过美联储目标(即便FOMC也预测要到2028年通胀才会降至2%),我们不能排除通胀预期上升的可能性——来自纽约联储和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,长期通胀预期已经出现上升趋势。
美联储需要传递信号:未来降息的幅度和速度不太可能达到金融市场的预期。唯有如此,美联储才能更好地实现其通胀和就业目标。